上图是2014年到现在北京每年的PM2.5平均值,从中不难看出北京在这六年里治霾的成效。刚刚过去的2019年PM2.5平均值更是只有44微克每立方米,较六年前减少了约一半。

数据有些令人震惊,毕竟仅仅六年时间,北京治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实在很难以置信。六年中北京都干了些什么?现在就来回顾一下北京的治霾史。

雾霾元年

印象里,“霾”这个字什么时候出现的?2012年前,好像还没什么人提到过霾。它的存在感不是一般的low,全中国所有人几乎都把它与“雾”混为一谈。比如当时经常会有:

“今日大雾导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数十趟航班延误”

“往后72小时内我省可能会有大雾”

“2008年春季大雾致灾严重”

……

其实那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雾,而是我们现在说的“霾”。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2011年10月22日发布了一条微博,称“妈呀!有毒害”。其中“有毒害”指的是北京的空气。这一微博迅速流传在网络上。

当天天气软件上显示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对此,网上争议不断,作家郑渊洁十分不满,称应让环保局说实话。后经查证,当天PM2.5指数达到了439微克每立方米,也就是严重污染(呛嗓子那种)。随即,人们开始渴望得到美国大使馆测出的PM2.5指数。2012年,“霾”一概念开始广泛传播。

于是2012年被形象地称为“雾霾元年”。

抗霾战争的开端

2013年9月,北京第一个抗霾政策《北京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出台了,意味着北京正式向“霾”宣战。该计划提出,到2017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将比2012年下降25%以上,这是北京制定清洁计划以来最严格的举措。

同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13年北京环境公报》中明确写到了:

“空气中PM2.5超标最为严重” “环保工作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

知道了敌人是谁总比不知道强。北京自2013年秋季起走上了抗霾的路程。

雾霾变得家喻户晓

随着人们对“霾”越来越重视,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学会在雾霾天中保护自己了。2014年北京市口罩消费额夺得全国第一,很多地区口罩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企业开始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实行各种措施来抗霾。

该年,北京市共启动18次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共30天,其中蓝色预警11次11天、黄色预警5次10天、橙色预警两次9天。北京细心的人们在肆虐雾霾中也得到了一些规律,比如:

雾霾永远秋冬多;

住在昌平比大兴早享受两个小时的蓝天……

也有梗诞生了:风已经到张家囗了。

“霾”正在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平民化。

智慧抗霾,北京在先

2015年北京植树的趋势开始偏向抗霾树种。该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6万亩过程中,北京市增加了吸尘、抗霾效果好的树种的种植数量,包括白蜡、栾树、桑树、金叶榆等。

2015年北京东城、西城区实现了核心区无煤化,全市燃煤总量压减至1200万吨左右,全市四家燃煤厂关了三家。

北京对全市8800余辆柴油公交车实施了升级改造,单车减少约60%的氮氧排放。2015年,北京新能源车新増超过了2.2万辆,创历史新高。

这些都是北京的智慧抗霾措施。2015年全年,全球陷入严重的厄尔尼诺气候,华北地区受其影响,保持“静稳”天气,没什么风,湿度高,气团赖着不走,抗霾战争非常难打。即便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北京全年PM2.5浓度仍较前几年下降,足以见得政府百姓对治霾所投入的努力。北京正在试着创造治霾奇迹。

全民觉醒的转折点

《柴静调查: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大多数人是知道的,也可能在四年前看过。它由主持人柴静调查讲解,深入调查了大气污染的问题。该片2015年2月首发,此前柴静曾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当时看的时候,本人很震撼,觉得很多观念被刷新了,摸透了“霾”的前因后果。

这部纪录片在当时唤醒了更多的人,鸣响了彻底抗霾的警报。

知己知彼,抗霾不殆

怎么抗霾?必须要知道它的来源,要知道它生成的条件,要知道它的组成,要知道它的各方各面。

2016年,科研人员开始登上抗霾舞台。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该年分析了北京雾霾的来源,土壤尘、燃煤、机动车、生物质燃烧(比如烧秸秆)、垃圾焚烧、工业排放等均为重要污染源。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抗霾作出了卓越贡献。

该年,“区域联合防治”的思想开始出现,就是说京津冀一块儿抗霾,都要干净一些,不然风一刮大家就白治了。听起来没毛病。

抗霾能否胜利?

从2012年到2016年,治霾也略有成效了,但社会上仍有人保留悲观的想法。2016年12月份的一项对国内中产阶级的调查显示,过半数受访者认为空气污染已经到了 “忍无可忍” 的地步,近一半(40%)的受访者不相信空气污染可以很快得到控制,仅三分之一受访者对政府控制空气污染的举措感到满意。

盘它!治霾,我们是认真的!

2017年,北京治霾算是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空气质量提升得飞快,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较往年多了很多。

2017年北京市实施农村“煤改清洁能源”,约700个村实施了改造,实现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几年前还只是西城、东城区的无煤,现在已经推进到了近郊。

同年,北京淘汱了30万老旧机动车,为大气环境的改善做出最大努力。

2018年,北京连续195天无重度污染以上的空气质量,PM2.5浓度较2017年又下降了12.1%。有些人可能有感觉,这两年,北京的霾几乎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大了。

要治霾,28个城市全治

2018年秋季,不只有北京市在治霾了,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任务落到了京津冀及周边的28个城市头上。我们管这叫2+26城市,包括了京津和其它城市。很多山东、河南、山西的城市也在为抗霾战奋斗着。

直到今天冬天,这种2+26城市一块儿治霾的方法还在用。

北京抗霾战争的成效

北京市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超过230天空气质量达标,五年前这一数字为172。

北京市去年一整年(注意,是一整年!)中只有4天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及以上,五年前这一数字为45。

现在北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约较1998年下降了超九成,二氧化氮减少了38%,PM10也少了超过一半。

北京自2013年开始正式抗霾以来,蓝天明显增多,在2014-2016三年中,北京政府投入了近400亿元来实施抗霾措施,是2010至2013年所有资金总和的近五倍。

中国起初是世界大气污染聚集的中心,尤其是华北地区,有过极为严重的沙尘暴困扰,也有呛嗓子的大“雾”,还有臭氧、氮氧化物等无数肆虐的污染物。2015年12月,华北地区迎来一次大规模雾霾,瞬间一系列北京霾的照片流传在了美国的《赫芬顿邮报》上。有人评论:“怎么会有人住在这种地方?”

还有人调侃:“这比他们计划生育减少的人口还多”。

当然也有很多人希望联合国或中国政府介入治理大气污染。

随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与《Market Watch》均发布了关于华北地区严重霾天气的新闻。在外国人眼中,北京似乎有了“霾”的标签。

时隔四年,再想在北京拍到一张当年那样的照片已经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了。

北京的抗霾战争令全世界瞩目,无论是靠数据,还是自己生活中的观察,北京人在这几年中也多多少少能感受到了雾霾的一步步退缩与蓝天的回归。在这么多年艰巨的抗霾战争中,北京每一微克PM2.5的下降,每一片蓝天,每一口新鲜的空气,可能都凝聚了国家、政府、人民与社会各界的无限努力。(图片来自网络)

全部参考资料和文章:《2015年北京“最严重雾霾”有多严重?》《“穹顶之下”的北京人如何抗霾?》《2016北京雾霾情况》《雾霾革命》《今年植树造林首选吸尘抗霾树种》(选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北京环境公报》《北京治霾之路》《北京2017年治霾成绩单:PM2.5降至58微克/立方米 完成“大气十条”目标》《 [深读新北京]霾之战——一场全世界的抗争》《好消息!2017年北京治霾十大新措施出台》《2018年,北京市“防霾战”取得明显效果》《国外网友是如何评论北京雾霾的?》《2+26城市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空气质量查询网站:https://www.aqistudy.cn

作者:朱嘉禾    

合作媒体